-
中西整合正骨神经体液调衡治疗腰腿痛的理念(原创)
中医对腰腿痛的认识:从病机、症状和治疗观点,病因有外伤、劳损、风寒、血虚、湿热、气滞、血瘀、肝肾亏损等,症状上有腰痛、腿痛、拘急挛缩、肢体麻木不仁等,治疗上有药物、推拿整脊,针灸、贴敷等。中医治疗腰腿痛认识全面深刻,方法行之有效。西医对腰腿痛的认识(略)西医对腰腿痛的分类:根据感觉神经系统在神经上的位置和功能分三大类。神经末梢上的疼痛接受器收到刺激时是‘’伤害性疼痛‘’,如肌肉痛、关节痛等,负责传递信息号的神经被损伤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如坐骨神经痛、椎间盘突出症等,分析痛觉的大脑皮层特别兴奋是‘’心因性疼痛‘’,如抑郁症、躯体障碍等。一个人同时含有两类以上成分时是混合性痛,如腰椎间盘突出伴有腰椎滑脱和腰肌劳损。疼痛的治疗主要是感觉神经系统的慢性损伤性疾病。中西整合正骨是什么概念:中西整合正骨是将西方的整脊、杠杆力学、筋膜理论等与中医的正骨、调筋、调经等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是改变人体结构、筋骨整体和筋骨动态平衡状态,达到理筋为先,筋柔骨正。中医学的经络、经筋的概念是建立在机体的运动机能之上,韧带、筋膜、滑液囊、皮肤瘢痕都会对运动产生影响,而骨骼肌作为运动的最直接的动力系统,均为筋的组成部分。现代医学认为脊柱的稳定性理论中最重要的方面:协同—拮抗肌的协调与重建、稳定肌的快速收缩、有氧环境中的肌肉耐力等,与中医的平衡理念相吻合。(续一)中西整合正骨 神经体液调衡治疗腰腿痛的理念:《素问-五藏生成》:‘’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生气通天论》"骨正筋柔,气血以流。"概括了筋与骨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而理筋为先,后筋柔骨正是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疾病的发展变化与筋骨平衡的建立与破坏密切相关。筋与筋之间,骨与筋之间关系密切,互为因果,易形成恶性循环。所以筋骨整体观与筋骨动态平衡观并重,才有筋柔骨正,骨正筋柔……现代医学通过解剖结构、人类的肌纤维(慢收缩纤维与快肌纤维)的运动形式、神经元支配、骨骼肌的肌电生理……阐明肌肉的力量、柔韧性、协调能力、抗疲劳能力等之间的关系,人类骨骼肌的调控机制……肌肉之间的协同~拮抗肌的协调模式紊乱,局部稳定肌的萎缩及失能是造人身体姿势变形和脊柱失稳引起腰腿痛、脊柱疾病的主要因素,所以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包括:协同~拮抗肌的协调活动重建,稳定肌的快速收缩,有氧环境肌肉的耐力等。核心稳定性理念和核心稳定性训练是治疗脊柱病、腰腿痛的主流理念和方法。中西整合正骨 神经体液调衡疗法根据上述理念对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方法:a结构稳定性问题整脊正骨,调衡肌肉筋膜,骨骼肌,神经支配,电生理等。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筋与骨之间达到动态平衡。b稳定肌出问题~身体姿势改变~结构稳定性改变~疾病。调筋调经、调理内外环境、调节神经、理筋整脊。筋柔骨正,筋骨并重,筋为骨用。筋骨整体观与筋骨动态平衡观并重。中西整合正骨 神经体液调衡临床上治疗腰腿痛是以筋骨整体体观,力线筋膜结构失衡,神经化学电生理分泌失调综合评估,辩证施治:a.整脊正骨,筋骨并重,实际上中医的整脊学把针灸、针刀、穴位注射、膏贴、药浴、银质针、理筋手法等方法归结为理筋概念,与西医整脊康复的调理筋膜力线是异功同曲,是筋柔骨正的对立统一。如临床中颈椎错位如果不调理筋膜力线,把骨头扳断也不会复位。b.临床上如果是结构改变,正骨整脊调理筋膜力线,如果是只调筋膜力线不改善结构,有效但疗效不持久。所以人体保持正常结构姿势非常重要。c.腰腿痛与颈椎、腰椎、骨盆关系密切,脊柱是一个整体,彼此联系,互为影响,枕后部是人体的高应力点,腹横肌收缩调节腹压稳定保护腰椎,盆底肌可调整人的姿势状态等,这些肌肉、筋膜、关节的运动控制是稳定肌群通过神经、肌电生理调节的。神经体液调衡疗法是通过改善人体内外环境的渗透压,原电池机理调节肌电生理快速恢复健康。d.根据致痛的因素:1.伤害感受器,2.化学性疼痛,3.机械性疼痛。人体会随着疼痛姿势的减轻~某一动作或体位可以疼痛消失~整体结构位置发生变异~脊柱关节位置和运动受到影响~引发局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发生病变。依据病史、姿势状态、运动功能和体位的反应,腰腿痛治疗、恢复过程中疼痛向心化与否,综合诊断确立正确的治疗原则。
中西整合正骨 神经体液调衡疗法是根据中医复位原理~逆损伤机制,腰椎的稳定性,运动形式姿势,骨骼肌肉系统、筋膜的协调机制,肌筋膜对角力线和螺旋力线融合程度,神经肌电生理,中医正骨、理筋、调经等设计治疗腰腿痛的综合方法,立竿见影,长期疗效稳定,安全、绿色、无痛、无创……患者易接受,易开展,有底气的疗法……
手机/微信13937352836 QQ25481702832017/11/5 17:24:01
举报不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