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谈木叉制作
细叉没有粗修型,粗修型主要指较粗的叉,粗修型的工具主要是刀、锯甚至小斧头,进行粗修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力度,如果工具使用不熟练,建议不要太用力,很多极品叉都是一刀下去就废掉了,其实粗修型我想向各位弓友推荐一种刀具,书名叫什么我不知道,我是湖南人,我们那里的方言管这种工具叫“篾刀”,就是篾匠用的那种刀,篾匠知道是什么人不?就是把竹子编织成箩筐、竹篮等物品的匠人,蔑刀进行粗修型是非常好用的,胜过小刀,比小刀沉,力道好;2、细修型粗修型后,叉的大概轮廓就出来了,此时的叉粗糙不堪,要进行细修型,细修型主要用到的工具是各种木锉,这一步相对简单,看到那里不平就把它锉平,看到那里不圆就把它锉圆。3、精细修型细修型后,木叉已经会让你有成就感了,很多人迫不及待,用80或者200以下的粗砂布开始打磨,这样做不是不可以,但我个人的建议是用砂布打磨前,再用钢锉(锉钢材用的细齿锉)对木叉进行精细修型,这一步主要是修理那些小坑坑洼洼和小棱角,效果非常好,不信你试试。第四篇:打磨篇精细修型后,木叉摸起来其实也挺有手感了,但离光滑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这段距离由砂布来消除,用砂布打磨没什么技术含量,两个词概况这一过程,第一个词:循序渐进;第二个词:持之以恒,所谓循序渐进是指打磨用的砂布由粗到细,一般采用三种以上的砂布,给大家推荐一个常用组合,100左右——300左右——800左右——1500以上,如果精细修型过程做得好,100左右的砂布可以省掉;第二个词持之以恒我不说大家也知道是什么意思,打磨是一个较枯燥的过程,要有耐心,打磨一下下,就吹一下下打磨掉下的灰,这样打磨效率高点。对于1500以上,例如2000,3000的这些砂布,个人感觉到这个级别后差别就不大了,所有一般建议大家不要超过2000,用2000足以打磨出极品光滑弓,不会让你失望。第五篇:煮油煮蜡篇 打磨好后弓其实已经是一件工艺品了,光滑,漂亮,有型,尤其是自己DIY出来的弓,那成就感不用多说,但木弓要想长时间保存,还得进行一些处理,这一处理过程就是煮油或者煮蜡,油一般是桐油,蜡一般是石蜡(就是白色蜡烛的那种蜡),两种方法都可以,我个人不喜欢桐油味,所以我一般采用煮蜡的方法,我是煮蜡,很多弓友是上蜡,就是把弓烤热,让蜡浸进去,但我个人认为此法不够深入,不够彻底,所以我认为煮蜡比上蜡效果好,用一个小锅(盆),买2斤左右的石蜡,大概8元一斤,把石蜡放入小锅里,再放在灶上加热,看到石蜡温度升高开始冒少许青烟时,关火,将弓轻放入蜡水中,马上会看到从弓身上冒出大量泡泡,这是热蜡把叉里面的水分挤出来了,几分钟后,石蜡温度降低,泡泡会减少,这时再开火,再次对石蜡加热,同样加热至冒少许青烟为止,注意加热的过程中要用筷子不停的翻动弓,免得弓的某个部位被锅底烤糊,关火后就不用翻动弓了,如此重复开关火3次就差不多了。三次后,将弓取出放在通风的地方,20分钟待弓冷却后,用布或者旧衣服对弓进行打磨,就是来回抽动布,打磨后,弓就算完成了。这样做出来的弓不会太亮,但耐看,如果有些弓友羡慕别人的弓很光亮,那可以上点清漆,但本人不建议这样做,上漆不是什么好事,木头还是自然哑光点耐看,有历史沉积的感觉。第六篇:把玩保养篇 木弓就像其它木质工艺品一样,要经常把玩,经常上手把玩的木弓,一般几个月以后就会历史的感觉了,这是从金属弓身上找不到的感觉,如果经常把玩,弓可以不上蜡,因为手上本来就有油,如果没时间把玩,弓长期放在柜子里,那隔半年给弓上点蜡还是必要的。特别篇:钻孔刻槽之所以将钻孔刻槽步骤单独拿出来讲,是因为它的重要性,木叉的孔槽一般来说有四种类型:一是小孔类、二是小孔加圈槽类,三是卡球类,四是大眼孔类,钻孔主要有手工和电钻两种,电钻省时省力,但过程不可控,手工费时费力,但过程可控,如果钻得不好,可及时作出调整,用手工钻时,工具是钻头再DIY个木柄即可,钻孔刻槽的具体做法与注意事项:1、钻孔时机,钻孔时机不是固定的,任何时候都可以钻孔,我推荐在修型期钻孔;2、钻什么孔,开什么槽?这个答案也不是唯一,根据个人喜好来,但就木叉本身来说,如果木叉的两条腿很细,那就最好用小孔,千万别冒险钻大眼孔,否则会死得很难看,有多少叉就会费掉多少叉,粗木叉钻大眼孔时,可先钻一个小孔,再用大尺寸钻头,钻的时候千万别用力压钻头,否则即使是粗叉也会造成开裂(特别是干叉);3、关于定位槽,孔钻好后,定位槽也是重点,很多人随便开了个定位槽,上皮筋后结果发现皮筋不按定位槽走,那就麻烦了,所有开定位槽的时候要仔细想想皮筋拉直后的路线,定位槽一定要顺着皮筋的正常拉直路线走,否则定位槽就起不到半点作用;4、打磨孔,孔钻好后,孔的四周要用小刀修成圆弧形,直角很伤皮筋,记住,孔的四周一定要呈流线型、圆形,杜绝棱角、直角,孔的打磨最费时间,最不好操作,都是用细纱布打磨,打磨后还要用绳子从孔中穿过,来回拉绳子,对孔内壁进行打磨。一句话,木叉手艺好不好,看孔。 DIY木叉也好几年了,对木叉制作也算小有心得,下面向大家介绍下木叉制作全过程,我将木叉制作全过程分为:选材篇——构思设计篇——修理整形篇——打磨篇——上油煮蜡篇——保养篇共六大步骤,一个步骤写完后,如果盖满了30层楼就发下一步骤,欢迎广大弓友一起交流。一、选材篇1、树种做弹弓能用的木材很多,但南北方差异很大,很多树南方有,北方没有,北方有的,南方没有,就自然科学来说,越是寒冷的地方,木材生长慢,木材质地一般较硬,韧性好,所有北方合适做弹弓的材料相对多点,麻利、青冈等都是好材料,南方主要有檀,油茶树,一般人做弓,很难去追求檀等名贵木材,所以在北方,麻利就是一等一的好材料,在南方,油茶树就是一等一的好材料,两者各有千秋,都是做弓的上乘材料。我国最硬的树应该算是铁檀树,但做弓并不是越硬越好,硬度是一个方面,韧性,油性同样非常重要,总之,做弓别盲目追求名贵木材,别盲目追求硬度。一般弓友推荐麻利,青冈、酸枣,小叶黄杨,油茶等,有米的弓友可以追求檀、阴沉木等。2、原材结构篇木弓有两种,一种是原叉,一种是板材进行裁割,板材做弓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裁割任意形状,但稍微有点常识的人也都知道,板材在硬度和韧性方面远逊于原叉,板材裁割的弓,掉到地上都可能会断臂断腿(夸张点说),所以要想做一把好看又实用的弓,原叉是最佳选择。3、原叉粗细、长短不管你的原叉来源于哪里,记住一点,原叉的粗细和长短都是你要注意的,一般来说,把4-5厘米,臂3-4厘米是最佳选择,这属于比较粗的叉,能够给后期修型以很大的空间,个人发挥的余地比较多,但如果再粗就没有意义了,费材费工(劳力),如果不能找到这么粗的叉,把3-4厘米,臂2-3厘米也是不错的选择,但也有一种意外,有些生长在艰苦环境里的荆条类,很细,但由于木质坚硬且韧性足,剥皮即可用,最后,取原叉时,尽量留长点,总长最好在20厘米以上。4、原材保存如果原材本来是干叉,此步骤可省略,如果是从树上取下的湿叉,则要好好处理,一般常用的就是煮盐水,阴干,煮盐水两个作用,一是让叉干,很多人很奇怪煮盐水会让叉干得快,没错,是这样的,细胞中的水分叫细胞液,是有一定浓度的,但如果盐水的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那细胞中的水分就会渗出来,提高细胞液的浓度,以达到和外部盐水一致的浓度,煮盐水的第二个作用是杀虫杀卵,有些人把原叉的三个头都上蜡,并用铁丝扎紧,这些都是弓友常用方法,向大家介绍下。我做弓5年时间,这些方法都用过,但现在我的方法就是从树上下叉后(每次都下几十个叉),用一个蛇皮袋装着,放在哪里不管,一般三个月后再开始动工,这样做效果一直很好,但前提是取原叉时长度留点余地。当然有些弓友属于急性子类型,此方法可能不会采用,但那些关于速干的方法我这里就不推荐了,因为我坚持一个理念,慢工出细活。二:构思设计篇 拿着一个干叉,如何下手,可能是每个新手都比较头疼的问题,我当初手上有不少好料,因为没构思好,边做边看,结果慢慢就把料废,现在想想真的可惜,30年以上的料都浪费过,所以希望我的一点经验能帮各位新弓友躲过这一关。什么叫构思,就是你拿着一个干叉,仔细打量叉的形状,头脑中想着应该把它做成什么样子,能否做成那个样子,如何做,做好后是否会破坏弓的纹理,影响弓的硬度,选材阶段提到过选叉时尽量选择粗一点的,为设计留点余地就是这个原因,头脑中的弓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因为爱弓,所以平时在网上看到有好的弓就把图片下载收藏了,记住,你不是设计师,多看看别人的杰作没什么坏处,多吸取别人长处没人会怪你,当拿着一个干叉不知道怎么下手时就是你最大的悲哀,现在介绍一般方法,也是弓友常用方法,就是去皮后,用笔在料上画出弓的大概形状,然后根据画出的形状慢慢锉,用笔画形状是DIY的初级阶段,这样做可以把握弓的对称性,适合新手,也建议一般弓友这样做,其实这个构思设计阶段没什么其它可以谈的,我个人的历程就是平时看到好的图片,下载下来,没事多看看,一句话,弓做得多了,拿着叉就会在脑袋里冒出个形状,不画线,直接开做,左右对称是个熟能生巧的活,有些弓还只能按原生态做成歪叉,总之,没事做DIY,多动手。切忌边做边设计边修改,慢慢你会发现叉越来越细,越来越短,最后废了!(自己DIY过木叉的弓友应该知道这个变细变短,最后废掉的过程)三、“削、锉”整形篇从原叉到成品弓的全过程中,“削、锉”是让原叉减肥,让原叉呈现弓型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重要,主要的工具有刀(甚至是小斧头),锯子,锉子(平锉、圆锉,钢锉等),其实整个整形过程有锉这一个工具就可以了,但如果原叉较粗,如果只用锉的话就非常非常费时费力,所有多备几样工具还是非常有用处的,1、粗修型:2014/5/30 23:54:20
举报不良信息
深秋